2014-01-14

[ 小組 ] 張大千 吳冠中 朱德群 趙無極

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─1983年4月2日


四川內江人, 祖籍四川省映秀。因其詩、書、畫與齊白石、溥心畬齊名,故又並稱為「南張北齊」和「南張北溥」。與黃君璧、溥心畬以「渡海三家」齊名。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,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。


張大千擅長畫花卉。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,如荷花、秋海棠、牡丹、蘭花、水仙、梅花等。而他平時畫最多的還是荷花,他常說:「賞荷、畫荷,一輩子都不會厭倦!」

1949年離開中國大陸以後旅居世界各地。多次在世界各地辦畫展,包括法國巴黎、英國倫敦、瑞士日內瓦、印度新德里、比利時、希臘、西班牙、新加坡、泰國、德國、巴西、美國及香港等地。。

1958年以寫意畫《秋海棠》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,並榮獲金獎。

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。

1976年後定居台北市。

1983年台北故居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「張大千先生紀念館」。



嘉藕圖 1947

橫貫公路 1964

「愛痕湖」系列作品之一 1968

吳冠中(1919年8月29日─2010年6月25日)


吳冠中一生視藝術創作為生命,除早年失散、損壞及自己親手毀掉的作品之外,流傳在世的作品很多;另外他還撰寫了數百萬字的散文和隨筆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他藝術觀點的文論。


長期以來,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,堅韌不拔地實踐著「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,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。

1947年赴法國留學。

1991年,。法國文化部授予其“法國文藝最高勛位”。

1992年,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﹐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“吳冠中──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”展覽﹐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《小鳥天堂》。


周莊


海棠


春曲


朱德群1920年10月24日─ 


朱德群的作品深受抽象派畫家尼古拉.德.斯塔的影響,在藝術承傳的過程中,朱氏又能自闢蹊徑,逐步確立了他那深具詩意和充滿想象空間的抽象表現手法。

作品用色兼容沈穩奔放,線條飛騰有如狂草,具有東方藝術的細膩與西方繪畫濃厚而重的色彩 。他的抽象繪畫是一種自然的流露,低聲傾訴生命的奧祕,與吳冠中和趙無極同被稱為為「杭州三傑」。

1949年12月,朱德群離開家鄉,來到台北定居。

1955年,朱德群和董景昭女士,即他日後的妻子踏上了赴歐的旅程,於當年定居巴黎。

1997年12月17日,朱德群榮膺首位華裔法蘭西藝術院士。


春雨


夏日黃昏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泛黃初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紅色深秋


趙無極1921年2月13日─2013年4月9日)


1948年2月,趙偕妻子謝景籣赴法深造,選擇巴黎是因為他喜歡印象派畫風。並在一次美術館畫展中看到保羅·克利(Paul Klee)的作品,給予他某種啟示,使他更加意識到與其內心尋求意象的某種契合,將傳統文化中的甲骨文和青銅文飾借用作走向抽象憑藉,開創個人文字變形的意象繪畫。

50至70年代,趙無極深刻探索繪畫的方法,逐漸演變成個人的抒情抽象風格。畫面裡色彩的多重振動使畫布躍動了起來,如風馳電擎的動感與張力,帶給人虛與實、輕盈與渾厚共織的想像。

70年代以後,趙無極進入他的蛻變期。開始突破原有的畫面格局,從「聚」走向「散」,出現一種「中空型」結構或將中心偏移,讓畫面構成更加豐富多變,真正進入一種淩虛禦空的自由境界。

2002年,趙無極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,並授予榮譽勳章。


無題 1951


黃金城市 1952


結構 1971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